<
t5b6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大宋将门 > 第364章 捷报频传
    从大战开始,赵祯就处在高度的紧张之中,几十年的文恬武嬉,岂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。

    他有很多的抱负和设想,要兴利除弊,要留给子孙一个盛世太平。可是真正做起来,才知道有多难。

    河北军团,经过整顿,能拿出来使用的人马不到7万,素来以人马众多著称的大宋,对比起辽国,居然形不成兵力优势,赵祯能不汗颜吗?

    “狄爱卿,我大宋的军制真的遭到了这个地步?”

    狄青不敢隐瞒,“回禀圣人,空饷缺额,这是历代以来的痼疾,而且这几十年来,朝廷缺少选拔将领的规程,致使将领昏聩不堪用,除了捞钱贿赂上司,就没有别的本事了。”

    狄青隐瞒了真正的原因,作为一个厚道人,狄青是不会随便告黑状的,哪怕是证据确凿!

    大宋的武举同样分成三级,取解试,会试,殿试,其中最重要的是会试,也就是兵部主持的,如果说历来科举难以避免黑幕,那么武举从里到外,全都是黑的。由于宋代对武将的要求很高,希望文武全才,弓马骑射合格,还要能写文章,才能通过科举。

    看似很有道理的设计,根本是玩人的!

    首先弓马骑射的难度降下来,稍微练几下子就能通过,反而有真功夫的人占不到便宜。

    至于考文章,这就更扯淡了,能把文章写得花团锦簇,人家为什么不去考文举,何必浪费精力!

    而且文章取士,真的难分优劣。

    说白了,从武举出来的人,都是半吊子,功夫不怎么样,文章本事也稀松平常,典型的废物点心。遍观整个大宋朝,就没有哪个名臣名将是从武举出来的。

    当然武举的衰败谁都看在眼里,归根到底是缺乏人才,在庆历新政的时候,范仲淹就提议仿效各地的官学,设立武学,培养将才。

    想法很好,可惜武学只维持了100天,就惨淡收场,原因很简单,根本没有人报名!

    长期的重文轻武,大宋朝欠的债太多了。

    赵祯环顾左右,除了狄青能参赞军机之外,其他人都不行,在地方上,领兵的大将更是匮乏,这几年勉强冒出来的只有王良璟,其余杨怀玉等人还太嫩。

    到了打仗的时候,不得不用古稀之年的王德用,不得不把王宁安拉来充数!

    面对如此凄凉的局面,赵祯真是想哭,却又欲哭无泪!

    “无论如何,这一场大战结束,朕都要复兴武学,真正培养能领兵打仗的大将。”

    听到赵祯的话,狄青止不住泪水涌动,十分感慨,“诚如是,我大宋有福了!”

    赵祯满脸苦笑,“补救而已,但愿为时不晚!”

    君臣刚刚商量完,突然有急递送来,赵祯已经下令,凡是河北发来的,全都直接送到御前,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许耽搁,迟延片刻,就以贻误军机论处。

    赵祯拿起了王德用的急递,还没看完,他就急得大拍桌子。

    “荒唐,荒唐!”

    赵祯怒了,王德用那么大的年纪,怎么能让他去霸州顶着,这大宋真的就没人了么?

    狄青见皇帝无比震怒,脸色青紫,他急忙躬身,询问缘由,赵祯忍着气,把急递扔给了狄青。

    “你看看吧!”

    接过来,从头到尾看了一遍,狄青脸上也发烧了,耻辱,真是天大的耻辱!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。

    只是狄青终究比赵祯更懂军务,他思量一阵,“陛下,臣以为王老将军更熟悉军前的情况,他去霸州虽然担着风险,但凭着老将军的经验,守城绰绰有余。而且王家父子,一个奇谋百出,一个能征惯战,凭着他们手上的兵力未必不能重创辽兵。”

    注意,狄青用的是重创,他都不敢相信王家军能赢。

    狄青向赵祯建议,京城的5000静塞铁骑立刻做好出征的准备,一旦河北战场有失,狄青愿意亲自领兵,和辽寇决一死战!

    赵祯很无奈,却又没有别的办法,接下来的几天,皇帝十分烦躁,他都不去皇后的宫中看望小皇子,生怕把不好的情绪带过去。

    他因为一时的愤怒,居然重责了好几个宫女太监,还有人被打成了残疾。

    事后赵祯很后悔,但是就是控制不住,他就像是随时要爆炸一样,尤其是面对着朝中的几位相公,更是没有好脸色。

    赵祯一再催促粮饷,同时又下令贾昌朝,要参照官学的规模,每一所官学都要对应一座武学,双方招生数量要持平,而且武学要有更多的补贴,要给战马,给弓箭……

    皇帝如此抬举武学,弄得很多文臣心里都不舒服,有心反对,可是在这个关头,谁有胆子上书啊!

    就这样,一直持续了五天的光景,河北再度送来急递,这次是王宁安送来的,他上奏赵祯,耶律洪基绕道攻击保定军,沧州兵已经出动,去截杀耶律洪基。

    这道急递送来,政事堂立刻炸开了。

    开什么玩笑,耶律洪基四万人,沧州兵有多少,不到两万,能出动多少?按王宁安的说法,只有区区一万人!

    以一敌四!

    当你们是什么?天兵天将啊?

    人马对比调过来还差不多,想靠着一万人击败辽国大军,根本是痴人说梦,而且耶律洪基是辽国太子,手上的人马都是辽国的精锐,岂是闹着玩的!

    “老臣以为,应该立刻给王大人下旨,让他小心谨慎,不可轻敌。”说话的是曾公亮。

    韩琦眼珠乱转,他也想站出来,说两句,可问题是韩琦觉得王宁安这小子非常邪性,多少次明明是必败之局,都让他给扳过来了!

    铜价之战如此,渤海国的事情也是如此……假如再闹出一次来,他韩相公就没脸在朝堂混了。

    为了稳妥起见,他只能给王尧臣使眼色,让他说话。

    王尧臣没有办法,不得不站出来。

    “曾枢相,以我之见,此时给王大人降旨,已经晚了,只怕连保定军也未必保得住了!”

    曾公亮黑着脸道:“王相公,切莫胡言乱语,扰乱军心!”

    王尧臣轻笑道:“非是我有意如此,奈何王大人年轻气盛,不知轻重,以一万人马,如何能胜得过辽国四万铁骑?他战败了倒是小事,可是河北门户洞开,京城不安,后果如此严重,真不知道谁能承担!”

    他还想说下去,贾昌朝偷眼见赵祯脸色铁青,显然很不高兴,他不能不说话了。

    “王相公,此时不是说风凉话的时候,你有办法拿出来,没有办法就多想想,不要随便说话!”

    天可怜见,王尧臣也是参知政事,堂堂副相,被人家当小孩子教训,一时怒冲脑门,头发都立起来了!

    “还能怎么办!当然是加强戒备,要先保护京城安全,再派人去大名府督师,如果让辽兵破了大名府,什么都晚了!”

    这时候王尧臣把目光转向了狄青,冷冷道:“狄枢相,眼下朝中只有你能征善战,河北的大局只怕要你去主持了,狄枢相不会推脱吧?”

    狄青听出了王尧臣的讥诮之意,没有办法,当年王尧臣考中状元,东华门唱名,风光无限。而当时的狄青还是个贼配军,别人都羡慕状元风光,年少轻狂的狄青却放言,未必比不上状元……

    几十年过去了,狄青果然做到了枢密使,位置超过当年的状元郎。

    从此之后,人们对狄青充满了敬畏,提到他的时候,总是喜欢把当年的状元郎拉出来,尤其是最近几年,王尧臣频频被拉出来鞭尸,让王相公无比郁闷,对武夫的偏见越来越深,已经到了偏执的地步。

    狄青平时对诸位相公都非常客气,甚至以师礼对待,只是他的退让换不来尊重,人家反而变本加厉。

    狄青脸色阴沉,终于大声说道:“王相公,狄某非是怕死之人,如果真的需要,狄某百死不悔!如今霸州不失,王大人未败,就断言辽兵要杀过来,根本是无稽之谈!陛下,以臣之见,王大人至少有一半的把握,击败耶律洪基!”

    王尧臣恼羞成怒,“狄青,只有一半的机会也敢拿到朝堂上说事?须知道一旦王宁安败了,后果何其严重!你负担得起吗?”

    啪!

    毫无征兆,赵祯突然拍桌子了。

    “都不要吵了!看病问大夫,教书请先生。朕信得过狄爱卿的判断,也信得过王卿的本事,只管等候消息吧!”

    接下来,又是差不多难熬的一天,赵祯几乎等得发疯了。

    就在几乎要崩溃的时候,消息终于传来了。

    “捷报,陛下,红城寨大捷!王大人大破4万辽兵!”

    赵祯一听,居然激动地站起来,抢步抓过捷报,撕开了观看,才看了几行字,赵祯就放声大笑。

    “王卿果然没有辜负朕!”

    刚看完这份捷报没多久,又有人跑进来。

    “捷报,霸州之围以解,王老将军安然无恙!”

    赵祯更是兴奋地手舞足蹈,一旁的王尧臣却是老脸通红,冷汗直流,站在那里,就像是个小丑儿一般!

    这还不算完,转过天,又是连续捷报传来,王良璟大军渡过巨马河,攻占新城,辽兵再次溃逃……好嘛,都杀进辽国境内,真是虎将强兵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