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t5b6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大宋将门 > 第371章 厚待武人的开始
    不只是大苏提出来的问题,重甲骑兵本身也有着致命的缺点,比如这次作战,光是累死的战马就有上千匹,因为马匹顶不住,摔到地上的骑士,身上披着厚重的铠甲,爬不起来,结果被践踏而死的,也有几十人之多……占了所有损失的一成。

    假如耶律洪基能更勇敢顽强一些,被冲散的辽国铁骑没有到处逃跑,而是集中起来,依仗人数优势,和王家军死缠烂打,到最后,没准被消耗掉的就是王家军了。

    当然,战斗没有假设,王家军已经赢了,铁骑威名赫赫,天下皆知。

    自从王宁安上奏朝廷,扩充人马得到准许之后,各地的健儿,尤其是河北,陕西,京畿等地,更是摩拳擦掌,跃跃欲试。

    在扩军之前,还有一项工作要解决。

    那就是弥补漏洞,确立方向,既然看出了问题,就需要解决。

    王宁安召集大家伙,商量了三天,终于拿出了一套方案,骑兵要在速度和防护力上面追求一个平衡,而且要多个类型骑兵配合使用,弥补缺陷。

    首先,全装铁甲重骑是需要的,尤其是战斗的关键时刻,重骑兵能一锤定音,不可或缺,但是眼下的北地马不足以承担重骑兵的重量,必须等到马瓦里马到来,才能发挥重骑兵的威力。

    除了马匹之外,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减轻骑士的重量,少穿铠甲,甚至不穿铠甲。

    大苏是倾向完全不穿铠甲,用人拼死对方,这样效果最好,速度最快……但是其他人却很反对,虽然明知道会赢,但是完全不防护,直接搏命,是不是太残酷了?能训练出足够的士兵吗?再有大宋的战马也不充裕,能拼得起吗?

    王宁安结合大家的意见,他决定采取折中办法,在重骑兵之下,安排一支强大精干的胸甲起兵!没错,就像欧洲那样,骑士只保留头盔和胸甲,将负重降低,如果换装了强壮的马瓦里马,即便穿着胸甲,也足以追上契丹骑兵。

    这又涉及到了铠甲的改良,要从传统的锁子甲、鱼鳞甲变成整块的板甲。

    板甲轻便,坚固,防护力好,造价成本也低,的确是很不错的选择,但是有两个难题,一个是钢铁的质量要跟得上,再有需要水力锻锤,才能敲打出合格的板甲。

    王宁安不是个动手能力很强的人,他只能把自己的设想大略写出来,然后交给六艺学堂的百工学院去研究。

    好在眼下平县工业繁荣,各种大匠云集,六艺学堂又集中了大宋最聪慧的头脑,对于打造出大宋的胸甲骑兵,王宁安一点不怀疑。

    “先生,可不可以把这事交给我?”苏辙主动请缨,他的小脸还有点发红。

    相比起神采飞扬,聪明外露的大哥,他显得内敛,甚至平庸,但是王宁安却听苏八娘说过,二苏心思细腻,做事认真,有股子狠劲儿,比他大哥能成事。

    苏辙要去负责制造铠甲,王宁安思索一下,痛快答应了。

    “你要记住,制造铠甲的是工匠,穿着铠甲的是士兵,要多听他们的意见,这样才能造出最合适的铠甲。”

    苏辙用力点头,“先生虚怀若谷,广纳谏言,学生要是还不明白,真是枉费了先生的苦心。”

    不得不说,王宁安的做事态度深深影响了六艺的学子。王先生那样的人物尚且虚心听从意见,你有什么值得骄傲自满的!

    苏辙领命去安排板甲生产。

    在重骑兵,胸甲骑兵之下,王宁安还准备设立一支人数更多的轻骑兵,这支轻骑兵仅仅穿着轻便的皮甲,武器只有骑枪和马刀,连弓箭都不配属。

    用最低的成本,大量训练,必要的时候,就用最惨烈的方式,墙式冲锋,和敌人对拼消耗!

    三千铁甲重骑,一万胸甲骑兵,五万轻骑……这是王宁安设定的建军目标,他和王德用商量之后,两个人联名送给了赵祯。

    自从大破辽兵,皇帝陛下的心情越来越好。

    他能很明显感到,朝堂的氛围有了很大变化。

    由于有了儿子,没有人敢把他视为明日黄花。

    而且大胜辽兵,赵祯的威望如日中天,老百姓无不把皇帝陛下视作中兴之主。伴随着威望提升,满朝的文臣再也不能无视皇帝,更不敢随便触霉头,布置下去的事情,效率越来越高,推诿扯皮越来越少……

    政事堂十分配合,令行禁止,枢密院那边裁军和强军的计划顺利推行……无论对内,还是对外,赵祯都觉得脸上有光,志得意满!

    这些日子或许是登基以来,过得最舒服的时候了。

    赵大叔决定要有更大的作为。

    “朕觉得王卿的扩军建议很不错,狄爱卿怎么看?”

    狄青忙说道:“扩充骑兵臣自然是支持,只是臣有一些担心,唯恐招不到合适的兵员。”

    赵祯笑道:“不见得吧,我大宋子民亿兆,肯投军报国的健儿绝对不在少数,区区几万人还招不到?”

    狄青脸色涨红,他躬身道:“陛下,臣有一言,不知当不当讲。”

    “说!你是我大宋军人的表率,直截了当,不要吞吞吐吐。”

    “是!”

    狄青声音激动道:“几十年来,朝廷重文轻武,武人不但权柄尽失,而且尊严被踩在地下,更兼朝廷将几十万的犯人充军,弄得军中乌七八糟,在百姓的眼中,谈虎色变,如此印象根深蒂固,好汉子不愿意来,赖汉子有干不了,这就是军中的现状……臣观陛下有意振兴武学,是否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些,至少让投军报国不再丢人,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好男儿从军!”

    坦白讲,这些话压在了狄青心里不是一天两天,或许从焦用被杀的时候开始,狄青就对武夫的处境绝望了。

    只是他不肯认输,靠着那么一股子倔劲儿,硬撑下来,想要给天下的贱儿做一个榜样。

    时至今日,他终于看到了希望,虽然大多数的事情是王宁安完成的,当狄青也不在乎了,只要能给武夫争一个出头天,他就心满意足了。

    赵祯陷入了沉思,他看过王宁安的小册子,墙式骑兵就是靠着纪律和组织,和敌人在拼命,以命搏命!

    赵祯是个成熟的皇帝,他很清楚,不管任何人,都是惜命的。让人家去死,还鄙视,蔑视人家,这是傻瓜也不干的事情。

    大宋的立国者出身武将,可是这一百年来,亏欠武人的太多了……要人家卖命,就要给人家足够的好处和尊重,这是最基本的等价交换!

    “狄爱卿,朕立刻下令,废除刺字,日后犯人也不再编入厢军,至于军中的健儿,有功赏,有错罚……严格考评,要把一碗水端平,让所有人心服口服,至于军饷,还要赏赐标准,你去和王卿商量一下,然后上奏给朕。”

    狄青连忙躬身领旨,他转身走了两步,赵祯突然叫住了他。

    “焦用的家人还在吗?”

    狄青浑身剧烈颤抖,强忍着泪水道:“在,他还有两个儿子,都在家里务农,只有十几亩薄田,日子过得很苦!”

    “是啊,宁肯务农,也不愿意给朕卖命了!”

    赵祯长长叹口气,沉吟良久道:“焦用是抗击西夏的好男儿,追赠他雄州刺史,赏千贯,家乡建庙祭祀,荫一子入武学。”

    扑通!

    狄青听到这里,再也忍不住了,双膝一软,扑在地上,痛哭流涕。

    “臣代焦用叩谢圣人天恩!!!”

    狄青甚至不知道怎么回到枢密院的,据说狄大帅哥脸上带着泪,哭一阵笑一阵,跟发了疯似的,手下人差点去叫太医给他看看了,还以为是中邪了。

    等到赵祯的旨意发下来,大家这才恍然大悟!

    真是要变天了,死去多年的焦用居然得到了重赏抚恤,虽然赵祯没有斥责韩琦,但是绝对不亚于给了韩相公几个嘴巴子。

    武夫不再是任意欺凌的,这道旨意不亚于一个惊雷,在大宋的上空炸响。

    狄青破例早早回到了家中,他翻出了自己戴了多年的青铜面具,没人知道,这个面具是焦用送给他的。

    当初刚刚充军不久,狄青还很年轻,他和焦用一起并肩作战,后来焦用送给他一个面具,他还记得当初焦用笑嘻嘻道:“你长得太好看了,面嫩,吓不了人!老百姓不是说了吗,横的怕愣的,愣的怕不要命的!你看我,长得凶神恶煞,天生一副坏人模样,谁见了我,还没打呢,就先胆寒了。你模样俊,太吃亏了,这个青铜面具戴着,下回上战场,保证能先吓死几个!”

    狄青接受了焦用的馈赠,这是他得到的第一件礼物,后来狄青才知道,为了这一个面具,焦用花了50贯钱,差点娶不成媳妇!

    这么多年过去了,狄青早已威名赫赫,不需要一个面具壮胆,但是他每逢作战,都要带在身边。

    “老焦,你看了吗,陛下封赏你了,天下人都知道你是好男儿,不单是你,还要好多兄弟,大家都是好男儿,不是贼配军了……你也能安息了……”

    狄青絮絮叨叨,对着一个面具,说了整整一夜,足足一大坛子酒,都被他喝光了,在睡梦中,狄青的眼角挂着泪,他仿佛又回到了西北,回到了一腔热血的年轻岁月……